♥ 父母是一个“无培训便上岗”的职业。
而一份对2015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
72.3%的受访者认为当下不称职家长有点多;
63.8%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父母有必要进行“岗前”培训。
无培训便上岗的困扰
由于父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面临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比如孩子不听话就打骂;过分溺爱孩子;爸爸在家庭教育中严重缺失等,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很多父母对孩子心理发展特征不了解,孩子出现哭闹、拖延、注意力不集中、逃学等行为都认为孩子有问题,其实孩子是在通过不恰当的行为表达自己内在的需求。
很多父母缺乏学习的能力,遇到问题更多的是焦虑、愤怒或者抑郁,用不恰当的方式应对孩子的不恰当行为,进而给孩子造成了更大的创伤,而这些创伤后续可能引发孩子在人际关系、情绪方面的痛苦。
因此,了解孩子每个发展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在懂孩子的基础上,才能给予孩子更好的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理论将有助于我们很好地理解孩子每个发展阶段需完成的任务以及内在的需求。
他提出,每一个阶段都有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如果顺利实现每一发展任务,则人格就会健康发展。
反之,个体就会出现发展“危机”,形成不良人格,妨碍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且年龄越小,造成的创伤越大,也越难恢复。
每个人一生需经历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与成年晚期八个发展阶段,而我们今天主要来讲讲0-18岁孩子的前五个阶段。
婴儿期(0-1岁)
这个时期主要发展孩子“希望”的品质。
婴儿期的孩子不会说话,只会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比如孩子哭了,有可能是饿了,有可能是拉了,有可能是想要人抱抱......这个时候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便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增强孩子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发展不良,孩子还有可能成为不信任别人的人与贪得无厌的人。
儿童早期(1-3岁)
这一时期主要发展孩子“意志力”的品质。
孩子在这一阶段开始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他们开始学会怎么坚持或者放弃,开始有了自主感,父母与孩子的第一个反抗期也随之出现。
比如训练儿童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但是,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方式,该吃饭了还在看电视,吃饭吃得到处都是,家长和孩子容易产生冲突,所以这个时期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个时候需要父母掌握一个"度"的问题:既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又不能过分严厉,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把握好这个“度”才能帮助孩子发展人格内部的“意志力”品质,如果控制不好,则会让儿童对自我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
学前期(3-6岁)
这一时期主要发展孩子“目的”的品质。
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如果孩子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孩子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如果成人讥笑孩子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孩子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得孩子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比如有的孩子对于妈妈的口红、丝袜感到好奇,于是突然有一天把丝袜套在自己头上,把口红涂在自己手上,扮演海盗,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的你,你是什么感受呢?
你又会怎么做呢?是直接打骂孩子?还是会表扬孩子的创造力?还是会采取什么其他的办法引导孩子呢?
需要注意的是,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
学龄期(6-12岁)
这一时期主要发展孩子“能力”的品质。
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这一时期,孩子基本都在学校接受教育,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
埃里克森认为,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习惯都可以追溯到这一阶段的勤奋感。
青春期(12-18岁)
这一时期主要发展孩子“忠诚”的品质。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
同一感就是说的青春期的“心理我”,这一时期会特别关注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自己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
当问及“我是谁,我能干什么?”这些问题时,孩子自己内心的答案与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称时,那就获得了自我同一性,反之,这些问题很困扰自己,那么就会出现暂时性的角色混乱。
如果孩子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
之前接触过一个案例,孩子到了青春期特别喜欢洗手,每次洗手都能洗半个小时以上,自己的东西也特别不喜欢别人触碰,非常注重自己的隐私。
但家长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触碰孩子的“底线”,导致孩子与家长经常发生冲突,家长内心非常担心孩子是不是心理有什么问题,便带着孩子前来咨询。
当孩子自己对于自己的认识与父母对孩子的认识不一致时,孩子就容易产生混乱感,从而家长认为是青春期的“叛逆”行为,其实只不是家长给孩子贴的标签而已。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如果家长在这段时期放下自己的看法,与孩子建立真诚平等友好的沟通关系,真正走进孩子内心,了解其真实感受和想法,便能很好地帮助孩子建立其同一性,达到内外合一,拥有稳定的情绪和行为,发展出忠诚的品质。
23 July 2020
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发展任务,而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仅作为教育孩子的参考,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一味套用。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发展的时间和程度也因人而异,需要因人而异,因时制宜。
作为家长,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行为与孩子进一步确认并了解他们背后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再去寻找合适的方法引导孩子的行为,发展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教育孩子是一项庞大的事业,
耗时一生,
值得花心思花精力去学习。
真正看见孩子,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
体会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与想法,
时而在前,时而平行,时而在后,
引导、陪伴和支持孩子成为更好的人!
愿每一个家长都能收获孩子幸福的秘诀!
END
文案 | 排版 | 单云
家庭教育咨询
通过热线和面询为家长开设家庭教育的咨询与辅导,我们倡导“孩子有病,家长吃药”、“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的理念,被家长称为“家庭110”。
家庭教育讲座
深入学校和社区(村),重点服务单亲家庭、流动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弥补家庭教育缺失,促进亲子关系和谐。
“四十不惑”沙龙
为“更年期”撞上“叛逆期”而困惑的家庭开展“四十不惑”沙龙,通过主题交流、个案分析、热点关注,探寻生活智慧,滋养和谐心灵,提升幸福指数。
“五星妈妈”俱乐部
面向热爱学习和生活、关注家庭和谐、关爱孩子身心健康的妈妈们而发起的会员制(公益)俱乐部。打造“五星级”妈妈——当好孩子的爱心妈妈,把幸福给孩子!当好孩子的信心妈妈,把力量给孩子!当好孩子的知心妈妈,把友情给孩子!当好孩子的开心妈妈,把快乐给孩子!当好孩子的安心妈妈,把自立给孩子!